發布時間:2021/03/10
Exposure顆粒調整工具實際上就是在照片后期處理中,利用數字技術模擬膠片顆粒,使平滑的數碼照片具有了立體的顆粒質感。
盡管數字模擬可以使數碼照片具有顆粒質感,但是它們的成像本質是不一樣的。膠片顆粒形成于化學反應;而數碼成像則是光信號轉換為數字信號,會因感光的原因產生噪點。特別注意的是,噪點會破壞畫面,而數字模擬的顆粒不是噪點。
盡管顆粒不是噪點,但是它仍然和亮度有關,而且也會產生色差,因此在給照片添加顆粒的時候,要注意陰影、中間調和高光的顆粒強度,以及在顏色過渡中產生的色差。
認識“顆粒”調整工具
“顆粒”工具面板。
“顆粒”工具調整參數。
預設選項:有16種預先設置好的給照片添加的顆粒效果。
綜合顆粒強度:控制照片呈現顆粒的總體程度。默認值為0,關閉“顆粒”工具,值的范圍從0至200,值越大,呈現的顆粒越明顯。
圖3:綜合顆粒強度對比
陰影:控制陰影部分的顆粒數量。默認值為25,值的范圍從0至100,數值越大,陰影的數量越多。
中間色調(中間調):控制中間調區域的顆粒數量。默認值為35,值的范圍從0至100,數值越大,中間調的顆粒越多。
高光:控制高光區域的顆粒數量,默認值為10,值的范圍從1至100,數值越大,高光的顆粒越多。
粗糙度:控制顆粒的粗糙程度。默認值為50,值的范圍從0至100,數值越大,顆粒月粗糙。
色差:當顆粒越大、越粗糙,圖像會產生雜色,這些雜色就是色差。色差的默認值為20,值的范圍從0至100,數值越大,色差越明顯。
推式處理:控制照片的亮度和色差,使圖像損失細節,色塊沒有過度層次。默認值為0,值的范圍從0至3.00,數值越大,亮度越低,色差越少,細節損失越嚴重。
大小的默認選項是勾選自動,意味著軟件在啟用“顆粒”工具會自動選擇菲林尺寸和顆粒大小。顆粒大小的默認值為1.00,最小值為0.20,最大值為5.00。
制作膠片顆粒質感的照片
經過上面對“顆粒”工具的參數的對比說明以及預設的分析,利用Exposure把照片處理成膠片顆粒效果是一件非常簡單的事情,而且效果是非常好的。小編下面通過一個實操例子介紹如何把一張照片處理為膠片顆粒效果。
照片分析:照片是在一個鐵質電話亭拍攝的照片。整張照片曝光不足,如果把照片處理成為顆粒效果,后面的鐵質會有強烈的質感。
圖層1,首先使用曲線右上角高光點向左移動,提升照片的高光。
然后“基礎”調整。調整結束后,臉色皮膚偏黃色。
調整“顏色”。飽和度黃色-90,橙色-20,使皮膚變白;亮度紅色100,提升背景紅色鐵的亮度,橙色80,提升臉部的亮度。
照片的色彩調整結束,添加圖層2,在圖層2使用“顆粒”工具處理照片膠片顆粒效果。考慮:頭發是陰影區域,顆粒應該很少,否則會破壞頭發圖層2調整“顆粒”參數,首先顆粒大小調節到2,綜合顆粒強度100;然后陰影5,中間調40,高光20。
調整的時候,1:1放大照片,觀察顆粒在頭發、皮膚以及紅色鐵的情況,需要多次調整的。
原圖與效果圖的對比,人臉部的立體感,背景的鐵片的顆粒、銹跡等的質感都比原圖那種平面的感覺更有張力,更加生動。
總結
在使用“顆粒”工具之前,首先要對照片進行調整,使顏色、亮度等等符合要求。在進行“顆粒”參數調節的時候,需要在默認狀態下首先對顆粒以及綜合顆粒強度進行確定,然后再針對陰影、中間調和高光進行調整。
當然,這些調整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多次反復的比較才能確定參數,使效果達致更好。Exposure“顆粒”工具中的預設已經做得非常好,更方便的做法可以從預設中挑選一個符合要求的選項使用。
作者:東佛